陈贤旭博客
 
 Email: markchen999@hotmail.com;QQ:377285771;Cell-phone:13549680999
上一篇: 妻子的日本印象(2)

   (女儿陈竞的文章转载)

妈妈/爸爸,你给我讲个故事吧!

不要等一下,你现在就讲。

然后呢?然后呢?

你接着讲啊……”

//  1  //

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,在刚到日本时,努力保持模范游客的形象:举止礼貌,轻言细语,无论在地铁上、电梯里,只要与陌生人目光相接,就会鞠躬点头表示问候。人们融入社会规则的本能竟然如此强大,初来乍到的人,对额外增加的礼节也并不觉得费力,甚至会有那么一瞬间,为自己高雅文明的举止而产生一丝优越感。

可是,不知到了第几天——取决于每个人适应的状况——那些被极力克制的「落后」的毛病便纷纷伺机反弹。

   // 2 //

三岛由纪夫笔下的金阁寺,是我仰慕已久的。走在静谧的湖边,本想好好欣赏一下那雅致可爱的庭院,还有寺院在湖水里金光闪闪的倒影,孩子却突然停下脚步,落在了我们身后。

我回头看是怎么回事。只见她沉默几秒,扑通一下跪在地上。「我走不动了,」她抬起圆圆的脸蛋,可怜兮兮地望着我们:「还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吗?」

孩子走不动,通常要么是饿了,走太久了,要么是无聊了。

她爱听手机里宝宝巴士的故事,能专心地听半小时以上。但公共场合不适合公放,我们又不能边走边读绘本,只好发挥我们「现挂」的本领。

我引导她看大树上的苔藓,是灰白色,片状的,问她是不是很像木耳。

然后,我现编了一个蘑菇和木耳的故事:

一只蘑菇在嘲笑一只木耳,「你的衣服黑乎乎的,根本没有我这身红裙子好看。而且你的个头那么小,就算踮着脚,还够不到我的肩膀呢。」

木耳不在乎她的嘲笑,反过来说:「你穿的红裙子是好看,可因为这个,大家都怕你有毒,所以都躲着你;而我,不仅有营养,还能当药材,比你用处大得多呢!」

孩子听得很入神,果然不吵不闹,被我牵着乖乖地向前走,我继续绞尽脑汁地往下编。实在编不出了,就叫老公和我妈给点提示。直到三个大人都已经穷尽了想象力,孩子还在一声接一声地问:「然后呢?然后呢?」

我将求助的目光投向远处,惊喜地发现一家冰淇淋店。

火炬状的抹茶冰淇淋,顶部撒了一圈抹茶粉,孩子每舔一口,都要赞叹「真好吃」,嘴唇很快涂成墨绿色。我忍不住拍照发到家人群,却一边担心地问老公:「吃这么多冰,不会坏肚子吧?」

老公问:「爸爸帮你吃一口,可以吗?」获得允许后,一口将冰淇淋咬掉一半。

// 3 //     

之后,我们来到金阁寺附近一家荞麦面馆。

 面馆里只有五六桌客人,都在低声交谈。我们对面的榻榻米上,一位西方人面孔的先生盘腿而坐,一声不吭地用餐。在等候上菜的过程中,我还注意到旁边一位年轻女士,她吃完了面,却一直没有起身离开。见到一位服务员过来收拾桌面,她主动向服务员鞠躬致歉,并解释了一番。

这样一种严肃礼貌的氛围下,我不免提醒自己注意言行。就在这时,孩子因为我递过去她不爱吃的食物,而大声嚷嚷起来。

「我不要!」三岁的她,用尖锐的童音,将这三个字重重地重复了三遍。

听到孩子喊出第一个「我不要」时我就已经打算缴械投降——只要不影响别人,让她想怎么吃就怎么吃。但她还是发泄不满似的,又紧接着嚷嚷了两遍「我不要」。

老公一边往她碗里添加面条,这种高碳水的食物向来是她喜欢的,然后一边哄道:「好,好,只要面条,不要青菜。」

孩子不小心将面条落在桌上,又用手指挑起来放进嘴里。注意到这个细节,向来注重卫生的妈妈很看不惯,忍不住发出啧啧声。我赶紧拍拍我妈的肩:「你别盯着她看了,你只管吃你的。」

// 4 //    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发展过程,除了长期照顾孩子的家人,其他人很难具备深入的了解。比如我的孩子处于3岁叛逆期,什么事都要自己做,一次次搞砸又一次次尝试(有时我会猜疑,孩子天生有一种试错的本领,他们如此专注于事情的过程,而非结果。反观我们成年人,因为遭受太多外在干预,试错的能力日趋磨损)

她要自己按电梯的开关,自己刷卡过地铁的闸机,在超市购物结账的时候,她要亲自将篮子里的商品,一件件搁到收银台上,看着阿姨一件件结算。一旦中途受阻,她就会极度不满,要求将这个动作重做一遍。

 到京都的第一天晚上,一位无辜的711店员就被我家孩子的迷惑操作弄得大为不解。我带着孩子去结账时,店员出于好心,将孩子手里的购物篮一整个放到收银台上,这让孩子受了刺激,愤怒地大喊:「我来放!不行,我来放!」

为时已晚。那位听不懂中文的店员,手里握着购物篮,脸上满是受惊的表情。她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发脾气,又很克制地什么也没说。

老公赶紧跑过来向她道歉,拿回她手里的篮子,重新放到地上,然后对孩子说:「好了,现在,你可以自己再放一遍。」

孩子听完马上安静下来,从篮子里一件件掏出东西,再一件件放到收银台上。店员扫码,结算,付款。大约两分钟后,我们走了出去。

// 5 //

在媒体新闻上,我经常看到与厌童情绪有关的讨论。那些在公共场所吵闹的「熊孩子」,总会被归结为父母管教不严,缺少同理心和责任感。我当然不愿意被归为这一类人,可是孩子的情绪也无法由我全然掌控。

当失控的情况发生时,两种不同的担忧在我心头交织——一方面,我害怕孩子的失控给他人造成困扰,或使我们被扣上「低素质父母」的帽子;但另一方面,我又担心孩子被过度地压制,以符合成人世界的种种规则和要求。

想必很多妈妈都是如此。许多妈妈都说,带娃旅行是一次大考:常常上一秒母慈子孝,下一秒就鸡飞狗跳。即便我家孩子能自己吃饭、戒了尿布、懂得用语言(而不是一味哭闹)来表达自己,却也让我们遭遇了不少小波小澜,何况那些需求更高、更难沟通的宝宝。

记得那天吃完荞麦面,我们搭乘电车去了岚山。岚山有大片葱葱郁郁的竹林,穿行其中时,一眼望不到尽头,如同与世隔绝一般。走到竹林的最深处,我不知不觉落了单。我妈拍照冲在前面,老公带娃落在后面,我不慌不忙地走在中间,忽然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。

此刻我需要的,不是做一个「模范游客」,而是通过在一些细微事物上的努力,来恢复自己对于生活的掌控感和秩序感。正如此刻,一个人从容不迫地走一段路,不担心别人的反应和评价,只在意自己想要的节奏和速度。

 // 6 //     

那天晚上,疲惫不堪地回到酒店,我因为一件小事朝老公发了火。几乎是在发完火的瞬间,我幡然醒悟,自问说:「我今天怎么脾气这么大?」

老公欣慰地表示,你终于发现了这一点。

我解释说,来日本这几天,我一直处于被迫小声的状态中,但我不喜欢这样,也不想将这种社会压力传导给孩子。我信誓旦旦地说,「从现在开始,我要用属于我们国人的正常音量说话。」

老公的脸上浮现出一种「你终于想开了」的表情。他认真劝我:大多数通情达理的人,都知道三岁孩子做不到像成人那样自我克制。成年人都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,何况是孩子呢?

那天晚上,我们去了一家24小时的快餐店,店里吃饭的几乎全是中国人,都在用中文交谈。有人抱怨日本只提供冰水,有人抱怨生冷食物太多。听到这些我一直想说、却碍于面子没说的话,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。

 

 

20243月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点击这里获取该日志的TrackBack引用地址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关于本文

您正在阅读的是:带娃去日本的第三天,我放弃了做「模范游客」的执念
chenxianxu 发表于:2024-5-7 13:8:37
分类:文章转载
关键词:
  陈贤旭,男,1966年出生,湖南浏阳人,教育学博士。
  1993年创办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并连任12年院长;2005年5月作为特殊人才调入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工作;2013年起先后借调到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、国家教育部政策法规司等单位工作,参与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专题调研及课题;担任法律英语证书(LEC)全国统一考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。
  曾获浏阳市十佳青年、浏阳市十佳青年创业奖等荣誉并兼任浏阳市政协常委、浏阳市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。
  专著《实用英语口语》2006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。论文《以价值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原则模式演变》《职业养成理论与课业规划》在国家核心期刊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》上发表。

博客作者


最近发表

最新评论及回复

最近留言

控制面板

Search

网站分类

文章归档

图标汇集

欢迎您登录我的博客,愿与您交流学习并成为您真挚的朋友! Email地址: markchen999@hotmail.com; QQ:377285771;电话:13549680999